周二指数一波三折,走的非常纠结,两市成交额继续低迷,跌漏1.3万亿。日线形成十字星形态,也凸显多空分歧依旧明显。
盘面上,非金属材料、机场航运、化学原料、煤炭开采加工、化学化纤等等表现强势,处于行业涨幅榜前列。
题材概念,周期方向逆势表现,钛白粉、丙烯酸、环氧丙烷、化肥、煤化工等相对积极,板块维持红盘运行。
消息面,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其中提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光伏+”行动,有序推进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扣除原料用能和能耗单列项目用能)在24%左右;到2030年底,全省风电光伏、核电装机分别达到8000万千瓦、1800万千瓦。科学布局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到2025年底、2030年底全省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分别不少于988万千瓦、2400万千瓦。
技术面,周二走的比较纠结,数度对3373发起攻击,最终无功而返,维持震荡局面。日线收录十字星,说明多空分歧不减。另外大盘蓝筹和小票题材并未共振修复,行情想要反攻实属不易。同时两市成交额不足1.3万亿,观望情绪浓厚,短期预计还有进一步整理的诉求,这点要有思想准备。
为了帮助投资者朋友更好的把握风电领域的相关机会,源达研究院梳理了相关利好行业逻辑和质优标的:
1.国内外海风共振,25年海风装机高景气
1)国内:据每日风电数据统计,2024年国内风电机组中标合计220.6GW,同比增长89.8%,已远超2023年全年116.2GW的中标量。除去国际项目28.1GW以外,全年国内项目中标192.6GW,其中海上风电项目中标13.7GW。从标志性项目来看,江苏项目审批问题已基本解决,广东航道问题即将解决,江苏和广东项目有望在2025年开工,为25年贡献足额装机量。2)海外:根据GWEC,在未来十年中,欧洲海上风电2023-2028年这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2%,2028-2033年这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3%。韩国计划到2030年实现14.3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目前已有超过22GW的项目获得了电力业务许可证,预计从2026年开始装机量将显著增长。日本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0GW的海上风电装机,到2040年实现30至45GW的装机容量;越南则计划到2030年实现6GW的海上风电装机。北美地区2024-2033年规划了31GW的海上风电项目,其中97%将位于美国,其余的则在加拿大。3)国内外海风需求高景气背景下,25年海风装机有望高增。我们预计2024-2026年国内海风装机为8.0GW/15.0GW/21.0GW,同比增速为11.4%/87.5%/40.0%;预计2024-2026年全球海风装机为13.5GW/23.0GW/35.0GW,同比增速为25.0%/70.4%/52.2%。
2.风机价格触底回升,毛利率有望加速修复
2024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风能大会上,国内12家风电整机商签订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国家电投集团在2024年第二批陆上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采购项目上对招标规则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规则降低了风机价格在评标中的权重,缓解风机厂投标的价格压力,避免风机厂出现内卷式报价。行业自律加招标规则优化,风机价格有望企稳回升。此外,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回落,风机毛利率有望加速修复。
3.国内外海风共振,海缆和塔桩加速出海
1)根据4Coffshore统计,不考虑中国市场,考虑海风项目和海底电力互联市场对于海缆的需求,2026年起>145kV海缆市场处于供需失衡状态,长期海缆缺口在2000~4000km/年,按照500万元/km来算,对应价值量100~200亿元,国内头部企业海缆技术走在行业前列,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等企业具备交流、直流全系列生产能力。这部分海缆需求有望外溢至国内厂商手中。2)全球风能理事会、sif页计,欧洲2027年单桩将供不应求,而到2030年单桩需求预计将超过300万吨;此外随着欧洲浮式海上风电装机量逐渐提高,其本土的浮式基础在2025年后也将面临短缺。我国管桩企业在出口方面具有显著的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优势,有望借此获得超额收益。
投资建议
国内外海风需求共振,25年海风装机有望高增。建议关注:1)风机:金风科技、明阳智能;2)海缆:东方电缆;3)塔桩:大金重工,海力风电。
投资顾问 王玉倩,投资顾问,执业登记编号:A0190621030001。
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财源滚滚、东方财富、财联社
免责声明:源达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投资决策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