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反弹,整理格局未改
今日三大指数走出震荡反弹走势,最终全线收涨。两市成交额17376亿,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005亿。
...2025-10-20 -
调整进行中,一个字,等!
今日三大指数走出集体调整走势,最终全线收跌。两市成交额达到19381亿,较昨日微幅放量70亿。
...2025-10-17 -
反弹无力,谨慎为宜
今日三大指数走出震荡整理走势,涨跌不一。两市成交额跌破2万亿,今日仅有19311亿,较昨日缩量1417亿。
...2025-10-16 -
指数重返3900,注意反弹力度!
今日三大指数均走出震荡反弹走势,上证指数再度收复3900点整数关口。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0729亿,较昨日大幅缩量503
...2025-10-15 -
虚惊一场,回归自身节奏!
今日指数受关税影响低开后全天维持震荡回升格局,最终上证指数基本收复失地,强势格局明显。两市成交额达到23548亿,较前一
...2025-10-13
三大指数高开低走,之后维持震荡格局,一度携手翻绿,沪弱深强特征凸显。
盘面上,软件开发、IT服务、贵金属、游戏、电机、教育等表现强势,处于涨幅榜前列;相反,元件、通信设备、饮料制造、煤炭开采加工、保险等纷纷走低,拖累指数上行。
题材概念,deepseek概念领涨,板块内个股活跃积极。云办公、智谱AI、华为盘古、sora概念、华为昇腾等亦有所活跃,处于行业涨幅榜前列。
消息面,DeepSeek爆火出圈,国内四大云服务巨头都已正式支持DeepSeek,此前,海外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巨头也已官宣支持。近年来国内模型进步显著,2024年Kimi、豆包等模型逐步出圈,并带来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本次DeepSeek-R1的发布,在性能对齐OpenAI-o1正式版、但成本更低,有望带来下游更为广泛的应用落地和商业化机会。
技术面,今日指数高开后低走,迅速回补缺口,有损人气,但盘中不难发现,大小票分化背景下,很多科技股表现的比较强势,不发有一些涨停板的出现,可见当下的赚钱效应依然存在,但仅限于结构性的机会,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无疑也增加了大家的操作难度。策略上建议做好仓位管理并注意节奏,切忌情绪化追涨。方向上看接下来科技依旧是重点,但也要注意细分领域的轮动切换。
为了帮助投资者朋友更好的把握科技领域机会,源达研究院梳理了相关利好行业逻辑和质优标的:
1.半导体行业迎来复苏,制造端自主可控加快推进
2024年半导体行业逐步进入周期上行阶段,2025年行业有望迎来更快增长。根据SEMI预测,2024/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983/1128亿美元,同比+3%/+15%。从产业链全球分布看,我国在晶圆制造、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等环节仍存在“卡脖子”风险,自2022年美国发布BIS条例以来,美日荷联合制裁国内半导体制造业,自主可控需求愈发迫切,补短板意识显著增加。伴随国内晶圆制造端规模逐步壮大,将推进上游设备、材料和零部件等环节的国产化节奏。此外光刻机是半导体行业明珠,上海微电子有望开启国产化原点,光刻机零部件的国产化成为亟待突破的核心环节。
2.人工智能行业高歌猛进,AI终端渗透率加快提升
在算力投资持续推进下,厂商加大对AIAgent等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应用投入,有望推动AI终端市场的繁荣。IDC预计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资本开支达2350亿美元,并预计2028年增长至6320亿美元,复合增速达29%。AIAgent是以AI大模型为驱动的AI终端应用,有望推动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加速“AI+”产业发展。根据IDC数据,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中搭载AI功能的智能终端渗透率超70%。其中AI手机在2024-2027年将由0.4亿台增长至1.5亿台,渗透率由13.2%提升至51.9%。以手机为代表的AI终端出货量加快增长,带给上游供应链市场扩容机遇。
3.投资建议
半导体行业自主可控及AI终端应用繁荣是两大主线,有望给电子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半导体行业:半导体行业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制造端国产化稳步推进,建议关注:1)晶圆制造:中芯国际、华虹公司;2)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3)光刻机零部件:福晶科技、富创精密、新莱应材。
AI终端:AI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出货量有望高增,带动供应链市场扩容,建议关注:1)零部件: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韦尔股份;2)SOC:晶晨股份、乐鑫科技;3)存储:兆易创新、江波龙;4)PCB:深南电路;5)ODM:华勤技术。
风险提示
贸易摩擦加剧;半导体国产化不及预期;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上游供应链发展不及预期。